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亚研究所·南亚研究所(EAI-ISAS)研究系列发布会(11月14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与南亚研究所于11月14日为中印于全球经济课题的研究系列联合主办发布会。 

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为发布会发表主旨演讲,提及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关键角色,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加坡和本地区应该进一步加深与这两国的互动和联系,以促进区域长远的繁荣与稳定。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莉博士、国大南亚研究所访问研究教授拉贾·莫汉教授(Prof C Raja Mohan) 等知名学者就全球秩序中,中印及其结盟发表了演讲。其他受邀发言的与会者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公共部门、私企代表(请参阅附件内的议程与主旨演讲稿)。 

发布会后举行的首场闭门研讨会邀请来自新、中、印三地的公共部门、私企、学术和研究界与会者,讨论了中国近期官宣的经济政策,以及最近美国总统大选对中印两国的影响。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中国与印度:塑造全球经济的两大巨头

概述

中国与印度是全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具有巨大的全球影响力。两国共占全球人口的35%,预计将在2024年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50%。中国与印度的经济是区域和全球贸易的重要驱动因素,与供应链紧密相连,对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至关重要。这两个国家也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处于创新的前沿。作为金砖国家的成员,中国与印度倡导全球治理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以确保更公平的代表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与南亚研究所(ISAS)联合举办的“中国-印度与全球经济”系列研讨会与公开活动将由此次的发布会拉开帷幕。通过一系列的研讨会和公共活动,本项目将探讨与中国和印度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相关的关键问题。通过汇集学者、政策制定者、从业专家和商业领袖,联办的活动将促进对话,并为中国和印度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日程安排

欢迎辞

塞维亚副教授(Assoc Prof Iqbal Singh Sevea
南亚研究所所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

开幕辞

郑国枰博士Dr Teh Kok Peng
东亚研究所主席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主旨演讲

沈颖女士
高级政务部长

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

演讲  
中国与不断演变的全球秩序

李莉博士
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中国

印度多边对外政策的演变

·汉教授Prof C Raja Mohan
南亚研究所访问研究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主题演讲与互动环节  
主持人

斯里尼瓦斯教授(Prof P. S. Srinivas
东亚研究所访问研究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

全球经济与中国、印度的重要性

席睿德教授(Prof Alfred Schipke
东亚研究所所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国的经济前景与改革重点

史蒂文·巴奈特博士(Dr Steven Barnett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

印度的经济前景与改革重点

拉尼尔·萨尔加多博士(Dr Ranil Salgado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新德里高级代表

评论嘉宾

郑贵敬先生(Mr Teh Kwee Chin 
经济和投资策略部,高级副总裁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贝格博士(Dr Taimur Baig
首席经济师

星展集团

互动环节

 

主持人和演讲者(按发言顺序)

 

活动亮点

主旨演讲——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女士的发言

在主旨演讲中,沈颖女士强调,新加坡及本地区需与印度和中国保持紧密互动,确保两国在区域增长和发展中继续作为建设性且重要的合作伙伴。她指出,新加坡在中国和印度之间以及更广泛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中,能够发挥有意义的作用,这需要充分认识到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新加坡的经济连通性和全球定位。

沈颖女士还强调,必须找到有效利用中国和印度这两大引擎的方法,在大国竞争加剧、分裂、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推动区域前行。她指出,作为拥有深厚文化记忆和伟大抱负的古老文明,印度和中国将继续作为全球和区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凭借日益增强的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和印度将在国际事务中寻求更加突出的角色,并对全球治理的未来方向和地缘政治结果施加重要影响,同时处理与周边及其他国家复杂的关系。

她提到,尽管多年来中印关系经历了各种起伏,如今两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争夺影响力以及全球南方领导地位,但两国已证明能够以务实的方式管理双边关系。两国于今年10月就拉达克实际控制线的巡逻安排达成协议,为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在金砖峰会期间的会晤铺平了道路。这是两位领导人五年来首次正式会面。

此外,沈颖女士还提到中印关系稳定的重要性,强调中国和印度是能够帮助东盟地区腾飞的两大引擎。她补充道,中印两国继续将对方视为拥有悠久文化和经济联系的邻国,并在气候变化和教育等领域展开合作。

 

中国与不断演变的全球秩序 ——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莉博士

李莉博士的发言聚焦于中国在不断演变的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强调了中国对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承诺。她指出,中国对两极化的谨慎态度源于其对霸权主义的历史反感,以及对包括印度和巴西在内的新兴力量推动的多极化世界的认可。

李博士认为,将中国视为对基于规则的自由世界秩序的挑战者是“误解和误读”,并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体系(如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倡导经济相互依存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

她还讨论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这种关系受到大国竞争和战略结盟的影响,但她也强调了在全球治理和金砖国家等平台上的合作潜力。特别是在全球南方,中印两国有着合作的广阔空间。

李博士在总结时指出,中国对新倡议持开放态度,这些倡议能够稳定世界并促进和平与繁荣。同时,她重申了中国对联合国宪章及其权威的承诺,强调大国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谈判和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睦邻”原则。

 

印度多边对外政策的演变 ——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访问研究教授拉贾·莫汉教授

拉贾·莫汉教授的演讲探讨了印度在与中国动态关系中多边对外政策演变的复杂性。他强调了两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的不对称性,特别是在军费开支方面中国显著领先。尽管存在安全困境,例如中国对“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疑虑,以及印度对中国作为更大强权的担忧,拉贾·莫汉教授指出,两国应探索以和平共处的方式作为共享一个区域的大邻国的重要性。

拉贾·莫汉教授强调了印度在国际体系中作为独立力量的角色。他指出,尽管印度与“四方安全对话”和美国存在战略合作关系,但印度在确保“四方安全对话”不发展为军事联盟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印度也不是美国的条约盟友。他认为,这应当让中国对印度的意图更加放心,因为印度并不打算与美国联手遏制中国。

他还提到了印度与中国近1000亿美元的巨大贸易逆差,这一问题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关于如何应对这一贸易失衡的讨论,并对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带来了挑战,尽管双方有实现更大经济协同的潜力。拉贾·莫汉教授强调,尽管印度将继续增长并成为重要的经济体,但印度不会复制中国的经济模式。

最后,他指出,在当前美中紧张局势导致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下,互相包容对于塑造亚洲一个稳定、繁荣的区域秩序尤为重要。

 

全球经济与中国、印度的重要性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席睿德教授

幻灯片(英):“全球经济与中国、印度的重要性”——席睿德教授

席睿德教授的演讲探讨了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重要角色,两国在2024年预计将共同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约一半。

他指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机遇,包括气候变化、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创新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尽管中国和印度对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全球治理机构中的代表性不足感到不满,但它们也日益参与塑造诸如金砖国家(BRICS)等替代体系。

尽管在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中国和印度在发展目标、产业政策和金融体系特征上表现出相似性。席睿德教授强调,两国通过贸易、投资和劳动力流动体现了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关系。他总结道,两国间的合作对于应对全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中国的经济前景与改革重点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博士

幻灯片(英):“中国的经济前景与改革重点”——史蒂文·巴奈特博士

史蒂文·巴奈特博士的演讲突出了中国经济在面对重大挑战时表现出的韧性。他强调,中国在202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8%,显示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的GDP增长仍具有显著意义,展现了其在房地产市场调整中的稳健性。巴奈特博士指出,中国面临两大长期挑战: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生产率,以及提高家庭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他强调,高效配置资源和推动创新,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至关重要。尽管中国的消费市场增长迅速,但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仍然偏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降低储蓄率的政策至关重要。

巴奈特博士总结道,增强消费者信心和实施战略性改革是保持中国经济动能并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印度的经济前景与改革重点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新德里高级代表拉尼尔·萨尔加多博士

幻灯片(英):“印度的经济前景与改革重点”——拉尼尔·萨尔加多博士

拉尼尔·萨尔加多博士的演讲强调了印度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角色,这得益于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他指出,印度的人口红利具有巨大潜力,但在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和推动私人投资方面仍面临挑战。尽管印度的经济增长保持强劲,长期增长率预计为6.5%-7%,但要实现2047年成为发达经济体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加速增长。

萨尔加多博士提出了一些关键建议,包括持续推进财政整合、增强收入动员能力,以及解决金融部门的脆弱性问题。

他强调,教育、技能开发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对最大化印度的增长潜力至关重要。此外,他还指出,为管理通胀、加强农业供应链以及提升私人部门参与以补充公共投资,印度需要制定更具韧性的政策。

 

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邀请了星展银行首席经济师贝格博士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高级副总裁郑贵敬先生作为嘉宾,共同探讨了中印在能源转型、贸易政策、劳动生产率以及制造业竞争力等领域的具体挑战和战略:

  1. 印度的能源转型:讨论围绕印度如何在财政赤字的压力下以及对太阳能板进口高关税的依赖中实现绿色能源的扩展。嘉宾们肯定了印度在太阳能领域的进展,特别是在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表现,但指出了对中国太阳能板征收关税引发的效率问题,这导致了间接进口的增加和贸易流的不平衡。他们强调,需要通过国内竞争和高效的产业政策来维持绿色能源的增长。
  2. 中国的竞争力与消费:关于中国如何利用出口退税平衡消费增长与生产率的问题,嘉宾们指出,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生产方面的绿色能源转型已成为转型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帮助中国缓解了房地产市场问题和关税的影响。
  3. 未来的中印贸易关系:关于贸易问题,嘉宾们讨论了印度制造业是否会继续依赖来自中国的中间品,还是会逐步转向更大的自给自足。他们提到印度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吸引了制造业投资,但强调了劳动力市场改革和自动化在扩大生产规模中的关键作用。
  4. 通胀与不平等:关于印度生活成本危机和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嘉宾们讨论了通胀水平较危机前高出30%对普通公民的影响。他们强调,需要在教育、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市场中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包容性增长。
  5. 中国的绿色转型:关于中国绿色转型潜力的问题,嘉宾们分享了一些中国企业从传统产业转型为风力发电机和能源储存领域领先者的案例,突显了中国推动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工业增长的能力。

总结

本次互动环节的共识是,中印两国必须解决结构性低效问题,推动创新,并通过改革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进步,同时应对外部挑战和全球经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