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Chinese Mode: Experiences and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Editor(s)/Author(s):
ZHENG Yongnian
Year:
August 2011
Publisher(s):
Yang-Chih Book Co., Ltd
Abstract:
中国模式: 经验与困局
郑永年 著
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8月第一版
中国模式是媒体与社会传播中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中国的高速发展能否持续、中国共产党如何成功转型、政治体制的改革又该何去何从、以及中国如何走自己的民主化道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发展、各国又该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族主义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值得探讨的议题。本书为读者解析何谓中国模式,并为读者详述中国模式如何发展而来、未来会如何发展,进行深入而透彻的系统研究。
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独到的眼光、精辟的批判手法,自纷繁的表象里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於诸多重要的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平与有力的解释。
Contents:
前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
-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 引言
- 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
- 社会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 透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 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 社会多元促进政制改革
- 中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 引言:余英时vs.姜义华
- 西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
-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演变及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
- 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设
- 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
-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 引言
- 国家与民主
- 国家、民主和开发中国家
- 国家建设和中国的民主化
- 人本社会主义、政党的转型和中国模式
- 引言
- 政党、国家建设和民主
-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型
-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与党的第二次转型
- 民主化的中国模式
- 民主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 国家制度建设在先,民主化在后
- 中国的渐进民主化
- 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模式
- 金融危机和中国模式
- 中国的复合经济模式
- 社会改革和中国模式的改进
-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和「人民性」: 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 中央地方关系问题
- 现象的根源
- 现代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人民性
-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的流失
- 选择性集权、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中央性
- 放权改革:中国的中央、地方与公民社会
- 引言
- 两种分权概念
- 政府间放权如何造就经济的高速成长
- 政府间放权的负面后果与重新收权
- 国家—社会放权的举步维艰
- 结论:进一步实行国家�社会分权
- 必须保卫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政策
- 发展动力与社会后果
- 曼库尔•奥尔森和卡尔•波兰尼
- 开放与市场发展
- 开放政策不均衡的影响
- 政治改革和利益代表
- 社会开放和不均等的政策参与
- 为什么必须保卫社会?
- 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历程
- 引言
- 农民与民主
- 中国农民的新特质
- 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形式
- 乡村民主与民族国家的建设
- 结论
- 农民与民主:村民自治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点
- 引言
- 作为一门显学的农民民主
- 理论认识的进步和现状
- 现存理论的批判
- 农民与民主关系的再思考
- 结论
-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学习些什么
- 新加坡能不能学
- 权力的有效集中
- 融政党于社会
-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 反对党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志
- 领袖的作用
- 新加坡模式与中国政改前景
结语: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Purchase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