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China's Reform: A Roadmap (in Chinese)

Editor(s)/Author(s):

ZHENG Yongnian

Year:

January 2012

Publisher(s):

China Eastern Press

Abstract:

中国改革三步走
郑永年 著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作为一项系统的历史工程,任何改革都具有历史连续性。对改革问题的研究必须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再者,改革既具有系统性,也必须具有阶段性。改革具有系统性,就是说,各方面的改革都是紧密相关的;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其他改革的配合,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但改革也具有阶段性,就是说,各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同时完成,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阶段逐步进行。

Contents:

自序与致谢

  • 改革步骤篇
    • 近年来对改革的争论
      • 政治改革呼声四起
      • 随之而来的疑问
    • 中国改革模式的逻辑
      • 分解式改革
      • 改革的主体性方向
    • 中国改革的三个步骤
      • 经济改革
      • 社会改革
      • 政治改革
    • 改革的现状和动力
      • 改革的现状
      • 改革为什么变得那么困难
      • 顶层设计与改革动力
    • 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 社会改革和社会管理
      • 社会改革和中产阶级
      • 分税制的再改革与社会建设
      • 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公平
      • 举国体制与赋权社会
    • 政治改革及其未来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模式
      • 传统政治的开放性和封闭性
      • 文化传统与当代政党制度
      • 共产党主导下的开放性政党制度
      • 政治开放性不足的消极性后果
      • 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
      • 基本国家制度的开放
    • 民主化
      • 争取优质民主,避免劣质民主
      • 泛民主化的弊端
      • 民生经济与优质民主
      • 中产阶级与民主的进步
      • 简短的结论
  • 改革策略篇
    • 改革深,社会稳
      • 改革的意义和方式
      • 国家制度与好的民主
      • 执政党在改革中的重要责任
      • 改革的技术与策略
    • 中国的转型与国家制度的构建
      • 从开放的角度理解出路
      • 传统政治与现代政党
      • 国家制度建设应比大众民主优先
      • 改革不可能完全理性
      • “中国模式”的概念尚未清晰
      • 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国家和社会
    • 社会改革比政治改革更重要
      • 认真研究各种主义的本质含义
      • 中国发展背后是一种文化价值
      • 民生进步是民主化的前提
      • 民主是一国一模式
      • 各阶层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 中国社会是危机驱动型社会
      • 共产党必须成为改革主体
      • 平衡好亲商与亲民
    • 中国改革路线之变
      • 十七大是个新起点
      • 实际上的行为联邦制
      • 社会民主有利于中央权力
      • 社会改革正式成为头等议程
    • 政治方式保护不了财富
      • 移民的现状和深层原因
      • 需要建设一个保护财富的机制
    • 暴力的蔓延及其社会起源
      • 中国特色的暴力生成机制
      • 重建国家和人民的直接联系
    • 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
      • 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历史起源
      • 中国社会大转型:“信任”的国家化和市场化
      • 当代信任危机的三个维度
      • 构建新形式的社会信任
    • 中国政治改革从县政开始
      • 莫名其妙一个“恨”
      • “我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
      • 要想办法和百姓联手
    • 广东改革关系到国家未来
      • 他与中国
      • 精读中国
    • 顺德改革的下一步要赋权于社会
      • 改革亮点在于解决基层政府内耗
      • 顺德改革具有可复制性
      • 改革动力来自民间和社会
      • 广东特点是强政府、强社会
    • 中国的“共享价值”
      • 中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 实现领导潜能要看领导机制的建设
      • 如何学习新加坡
    • 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
      • 中国政治改革及其方向
      • 中国的国际责任
    • 新加坡是优质民主
      • 新加坡是亚洲第二个优质民主
      • 优质民主需要有意识的制度创新
      • 中国向新加坡学什么